軟著續展申請的駁回原因和駁回技巧

當軟著續展申請收到“不予登記通知書”時,意味著軟件法律保護的延續面臨中斷風險。
一、軟著續展申請的駁回原因
1. 材料真實性存疑(占比38%)。
(1)偽造源程序:提交的代碼與原始登記信息存在實質性差異(如函數名、變量名修改超過30%)。
(2)用戶手冊造假:操作界面截圖與實際軟件功能不符。
(3)權屬證明缺失:合作開發未提交分權協議,繼承取得未提供公證書。
2. 技術合規性缺陷(占比29%)。
(1)代碼量不足:提交的源程序少于3000行(特殊領域軟件除外)。
(2)功能性缺失:用戶手冊描述的12項功能中,僅6項能在代碼中找到對應實現。
(3)加密代碼未脫敏:涉及商業秘密的代碼未進行技術處理,導致審查人員無法驗證實質性相似。
3. 權利狀態異常(占比21%)。
(1)保護期計算錯誤:誤將“發表日”當作“登記日”計算保護期。
(2)權屬爭議未決:軟件存在轉讓糾紛且未提交生效法律文書。
(3)重復登記:與已登記軟件存在實質性相似(相似度>70%)。
4. 程序性瑕疵(占比12%)。
(1)逾期補正:收到《補正通知書》后超過30日未提交材料。
(2)繳費異常:加急服務未在提交時同步繳費。
(3)簽章不規范:企業申請未使用經備案的電子公章。
二、軟著續展申請的駁回技巧
1. 精準定位駁回要點。
(1)制作《駁回意見對照表》,逐條標注問題代碼行號、手冊頁碼。
(2)區分“形式瑕疵”(如簽章不清)與“實質缺陷”(如代碼不匹配)。
2. 技術證據鏈構建。
(1)提交版本控制記錄(如Git日志)證明代碼演進過程。
(2)錄制軟件實際運行視頻,佐證用戶手冊功能描述。
(3)委托第三方機構出具《代碼相似性鑒定報告》。
3. 補正材料優化技巧。
源程序處理:
(1)保留核心算法部分,刪除非必要注釋。
(2)對加密代碼進行技術脫敏(如替換為占位符)。
用戶手冊升級:
(1)采用“操作步驟+截圖+預期結果”三段式描述。
(2)增加版本變更說明章節。
4. 溝通機制建立。
(1)通過版權中心咨詢電話(010-68003887)預約專家答疑。
(2)對復雜技術問題,可申請書面技術說明函。
(3)重大爭議案件建議委托專業知識產權律師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