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標注冊申請實際審查千萬件,累計打擊惡意商標注冊申請400000件

一是創新方式,精準發力,提高商標授權效率。
建立商標注冊申請快速審查機制,制定《商標注冊申請快速審查辦法(試行)》
開展簽證審查機制改革。全年共審查商標注冊申請1057萬件,審查商標異議案件170000件,共審查發布各類評審案件383000件。
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保持在4個月,商標異議平均審查周期降至11個月,駁回復審案件、復審復雜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分別降至5.5個月和9個月。
通過網上申請提交的商標變更平均審查周期保持在24天以內;商標續展平均審查周期保持在12天以內;商標轉讓平均審查周期保持在2個月以內。
二是相互配合,精準打擊惡意注冊申請。
強化頂層設計,明確《商標審查審判指南》中非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審查標準,建立商標審查、異議、審查和后續業務聯動工作機制,各環節合力,治理商標注冊秩序效果明顯。
共打擊不打算使用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482000件。
按照職權,主動宣布1700多件注冊商標無效,1111件易受重大不利影響的商標注冊申請被迅速駁回。
多環節遏制惡意囤積商標行為,421件轉讓未獲批準。
采取事前審查審判、合并案件審查審判、大案要案口頭審理等措施,加大對涉及商標惡意注冊案件異議和評審程序的打擊力度,依法嚴格拒絕注冊、拒絕注冊或者宣告無效。
三是完善機制,精準發力,強化考試質量管理。
修訂發布“商標審查審理指引”,明確商標審查審理工作普遍遵循的規則。修訂出臺新的《商標注冊申請實質審查質量管理監督辦法》,完善異議、復審、審查質量管理評價體系,加強業務會議紀要審查和實施監督,開展審查質量抽查。
質量自檢對接收、掃描、錄入、審書、公告、寄送、存檔等12個業務環節實現全覆蓋。
加強行政復議、敗訴案件統計分析,促進商標行政授權與司法裁判標準相協調。
四是細化舉措精準發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中國申請人辦理馬德里商標國際業務全面實現電子化,2021年中國申請人提交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業務網上申請率達到97%。
調整商標注冊證簽發方式,推廣使用電子注冊證。
設立天津、濟南、成都、煙臺4個巡回評審法庭,為當事人提供便捷、智能、準確、公開、透明的商標評審服務。
全國新設立綜合業務窗口5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65個,窗口增至296個。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180多名知識產權負責人和受理窗口業務骨干進行了輪訓指導。
增加商標咨詢電話工作人員,提高咨詢電話接通率和咨詢工作滿意度。
五是依法支持、精準發力,支持區域品牌建設。
《柳州螺絲粉》、《竹水木耳》、《桑植白茶》等地理標志商標核準注冊后,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為精準支持區域品牌建設,商標局持續暢通“綠色通道”,新核準注冊地理標志商標477件,累計注冊地理標志商標6562件。注冊“田園惠州”、“南通州家紡”、“東陽紅木家具”、“嘉定嘉品”、“正安吉他”等48個區域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