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風險特征,企業要進行稅務稽查

稅務稽查作為維護稅收秩序的重要手段,其選案標準始終圍繞稅收風險展開。隨著稅收大數據系統的完善,稽查選案的精準度持續提升。
進行稅務稽查的企業
1.高風險行業特征企業。
(1)金融、房地產、互聯網等高利潤行業因稅源集中,長期處于稽查重點監控范圍。例如,某互聯網企業通過設立“空殼公司”虛增研發費用,被稅務機關通過成本費用率異常波動鎖定。
(2)電商行業因交易數據隱蔽性強,存在隱匿銷售收入、虛假申報等風險,如某電商企業因支付寶流水與申報數據差異超300萬元被立案稽查。
(3)建筑勞務行業因用工靈活、分包普遍,虛列人工成本、虛假勞務發票等問題頻發,如某建筑企業通過虛開勞務發票套取資金,被稅務機關通過銀行流水與工資發放記錄比對發現。
2.財務數據異常企業。
(1)稅負率異常波動是觸發稽查的核心指標。如某制造業企業增值稅稅負率連續三年低于行業均值50%,經核查發現其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
(2)人員與業務不匹配企業同樣存在高風險,如某企業員工社保繳納人數不足10人,但年開票額超5000萬元,最終被證實存在虛開發票行為。
(3)長期零申報企業易被系統自動預警,如某企業連續12個月增值稅零申報,經實地核查發現其存在賬外經營。
3.交易模式可疑企業。
(1)與避稅地企業交易頻繁的企業存在轉移定價風險,如某企業通過與香港離岸公司簽訂虛假服務合同,將利潤轉移至低稅率地區,被稅務機關通過國際稅收情報交換機制查處。
(2)公轉私行為異常企業是重點監控對象,如某企業通過個人賬戶收取貨款超2000萬元未申報,被銀行資金流水監控系統預警。
(3)取得虛開發票企業風險極高,如某企業因接受上游企業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被金稅三期系統自動比對發現異常。
4.歷史違規記錄企業。
(1)曾有稅務違規記錄的企業更易被復查,如某企業因三年前虛開發票被處罰,近期因法定代表人變更引發稅務機關關注,經核查發現其通過新設公司繼續實施虛開行為。
(2)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企業若申報不實,同樣面臨高風險,如某高新技術企業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超標,被稅務機關通過研發項目備案資料核查發現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