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稽查的流程有哪些步驟

稅務稽查作為稅收征管體系中的關鍵環節,通過程序化、規范化的執法流程,有效維護稅收秩序。其核心流程涵蓋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四大環節,每個環節均設置嚴格的法律標準與技術要求,確保稽查結果兼具合法性與權威性。
一、稅務稽查的選案環節
選案是稽查流程的起點,其核心在于通過大數據分析、風險模型篩選、舉報線索核查等方式鎖定高風險企業。例如,某商貿企業因連續三個月增值稅進銷項品名嚴重不符觸發系統預警,稅務機關通過“進銷項匹配度分析模型”鎖定該企業,經案源審核后立案稽查。此類選案方式不僅依賴財務數據比對,還結合行業特征、交易模式等維度構建風險畫像。選案過程中,稅務機關需制作《稅務稽查案源審批表》《稅務稽查立案審批表》等文書,確保立案程序合法合規。
二、稅務稽查的檢查環節
檢查階段以實地核查與電子取證為核心手段。稽查人員需提前送達《稅務檢查通知書》,并由兩名以上持證人員實施檢查。例如,在某電商企業隱匿收入案件中,稽查人員通過調取支付寶、微信交易明細與申報數據比對,結合倉庫管理系統(WMS)的發貨記錄,發現企業實際發貨量遠高于賬面銷售數量,最終認定隱匿收入1000萬元。此外,電子數據核查成為關鍵技術手段,例如通過技術手段恢復企業“兩套賬”軟件中的真實數據,或利用物流信息追蹤貨物實際流向。檢查結束后需制作《稅務稽查工作底稿》與《稅務稽查報告》,形成完整證據鏈。
三、稅務稽查的審理環節
審理環節聚焦證據合法性、法律適用準確性及程序合規性。審理部門需核查證據是否符合“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三性要求,例如某建筑企業列支虛假分包成本案中,因分包方走逃失聯且無工程驗收單等佐證材料,審理部門最終認定成本虛增。審理過程中,企業享有陳述申辯權,可申請聽證或提交補充證據。審理結果形成《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等文書,明確補繳稅款、滯納金及罰款金額。
四、稅務稽查的執行環節
執行環節以文書送達與稅款追繳為核心任務。稅務機關需在15日內將處理決定書送達企業,若企業逾期未履行,可采取凍結賬戶、拍賣財產等強制執行措施。例如,某企業拒繳稅款后,稅務機關查封其銀行賬戶并扣劃80萬元,同時拍賣生產設備補繳剩余稅款;對資金困難企業,可申請分期繳納并需提供抵押擔保。執行完畢后需制作《稅務稽查執行報告》,并將案件材料整理歸檔。若企業涉嫌犯罪,稅務機關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