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著變更后,原權利人是否需承擔法律責任

在軟件著作權(軟著)變更后,原權利人是否需承擔法律責任,是一個涉及權利歸屬、合同約定及法律適用的復雜問題。
1.法律責任轉移的基本條件。
(1)變更程序合法有效。
軟著變更需通過法定程序完成,包括簽訂書面轉讓合同、提交變更申請材料、繳納費用等。若變更程序存在瑕疵(如合同無效、材料不完整),會導致變更無效,原權利人需承擔責任。例如,某企業因轉讓合同未加蓋公章,導致變更登記被駁回,此時原權利人需對侵權行為負責。
(2)權利歸屬清晰。
變更后,軟著的權利歸屬必須明確。若存在共有人或第三方權益約束(如合作開發協議、許可協議),原權利人需承擔部分責任。例如,某軟件由多人合作開發,若轉讓合同未明確約定其他開發者的權益,原權利人需對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2.合同約定的影響。
(1)責任豁免條款。
轉讓合同中約定原權利人對變更后的侵權行為不承擔責任。例如,某轉讓合同約定原權利人對變更后的侵權行為免責,但若侵權行為發生在變更前,原權利人需承擔責任。
(2)保證與承諾條款。
合同中包含原權利人對軟件合法性、無侵權糾紛等事項的保證與承諾。若違反此類條款,原權利人需承擔違約責任。例如,某轉讓合同約定原權利人保證軟件無侵權糾紛,但事后發現軟件存在侵權行為,原權利人需對此給新權利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3.實際案例分析。
(1)變更程序瑕疵導致責任未轉移。
某企業將軟著轉讓給子公司,但未履行公告程序,導致變更登記無效。后軟件被侵權,法院認定原企業仍為權利人,需承擔維權責任。此案例表明,變更程序瑕疵會導致責任未轉移。
(2)合同約定責任豁免但侵權行為發生在變更前。
某自然人將軟著轉讓給別人,合同約定原權利人對變更后的侵權行為免責。然而,侵權行為發生在變更前,法院判定原權利人需承擔責任。此案例說明,合同約定不能免除原權利人對變更前侵權行為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