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專利文獻檢索的方式

廣義的專利文獻主要包括專利申請書、專利說明書、專利公報、專利檢索工具以及與專利有關的一切相關資料;狹義僅指各國(地區)專利局出版的專利說明書或發明說明書。
一、如何進行專利文獻檢索
檢索時首先分析檢索課題,必須把課題的內容轉換為檢索語言——專利分類號和關鍵詞,因為專利文獻檢索系統市場主體組成部分通常可以采用不同專利分類號和關鍵詞來表示一個特定的技術內容,從而檢索到有關的專利文獻。利用《國際國內專利產品分類表》確定IPC號,以IPC號為檢索點去查《中國國家專利索引》的分類索引或《專利公報》的IPC索引,得到相應的公開號(授權公告號)、申請號(專利號)、申請人(專利權人)、發明(專利)名稱、卷期號等,再轉入公開號。
二、什么時候需要檢索專利文獻
1.開發新產品前的檢索。
開發新產品、解決技術問題檢索。世界上的新技術、新發明90%以上記載在專利文獻中,在應用技術研究中,經常通過查閱專利文獻,可以有效縮短研究時間的60%,節省大量研究費用的40%。在研究開發工作的各個環節中注意運用專利文獻,不僅能提高研究開發的起點,而且能節約40%的科研項目開發經費和60%的研究開發活動時間。世界上存在許多大公司、大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全過程中,會充分利用專利文獻。在研究開發工作中,先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在最新最高的起點上確立科研課題,避免出現重復研究和對科技資源的浪費。歐洲專利局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在十幾個歐洲專利條約成員國中,在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中,由于利用了專利文獻,避免了重復研究,每年可節約300億馬克的研究開發經費。
2.申請前檢索。
據統計,目前我國90%以上的實用新型專利在申請前未進行相關文獻檢索,導致大量實用新型專利重復授權,大大降低了對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專利檢索,在申請新發明之前,最好由申請人或其他代理人進行專利檢索,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該發明是否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從而決定是否申請專利。對于侵權檢索,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查詢專利文獻,了解是否存在侵權的危險,避免盲目研究。
3.出口前檢索。
企業向國外出口新產品時,還應檢索專利文獻,判斷是否會造成侵權。 企業被指控侵犯他人專利權,還應當對有關專利文件進行檢索,判斷侵權行為是否屬實。
4.技術引進前檢索。
在技術引進過程中,對于要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應通過專利文獻了解相關技術的先進程度,哪個時代的水平,是否申請了專利,專利權是否有效等。通過專利文獻,在引進技術和出口產品時,也要進行專利審查,防止被騙、低水平和重復引進;鼓勵企業優先采用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通行做法,向產品出口國申請專利,以保證“引進來”和“走出去”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