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一根“新東方”玉米 網友嫌賣貴了?到底農民能賺多少

“我只想買個玉米,你卻讓我哭了。”近日,新東方農產品直播帶貨視頻沖上網絡熱搜,直播間銷量和公司股價也在短時間內暴漲。然而,在熱情點贊的聲音中,也有網友質疑,直播間的玉米6元太貴了,帶貨的農產品價格普遍較高。對此,曾任新東方教師和主播的董宇輝回應稱,“便宜的糧食會傷到農民。”如果根本沒有利潤,那么農村種地的人就會越來越少,所以價格應該不會太低。
一塊玉米賣6塊錢貴嗎?事實上,如果玉米的質量真的像制片廠所說的那樣,價格一點也不貴。新東方直播間賣的是鮮食玉米,市面上很多這類產品都能賣到這個價格。與大田玉米不同,大田玉米省力,耐儲存和運輸,種植鮮食玉米需要更高的土地、勞動力、種子和化肥成本。玉米成熟后,為了防止含糖量下降影響口感,還需要保鮮和更快地銷售,這需要在包裝、物流和營銷方面投入更多資金。為了打造品牌,一些鮮食玉米還通過了綠色、有機等認證,這些環節也需要實實在在的投入。為了確保在品質和口感上增加投入,往往會與每片玉米的價格平分。照此計算,6元的價格似乎還可以接受。尤其是新東方從教培行業離開賽場后,選擇了農產品直播帶貨上賽道,并意識到了這其中存在的“賤糧傷農”的問題,有網友表示愿意為這段“傷感”的故事買單。
然而,當我冷靜下來思考這件事時,總是感覺故事的一個關鍵部分缺失了。也就是說,玉米價格高,農民或農業生產者能賺更多的錢嗎?你賺了多少外快?談論這一話題并不是為了質疑新東方。但這位主播的回應確實發人深省,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因為工作室里賣的玉米或其他農產品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農民種的、養的。農民作為前端環節,如果勞動力價值得不到體現,賺不到錢,所以不想種、不想養,那么產業鏈下游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就會受到影響,再動人的故事也很難長久講下去。
談論這一話題并不是為了質疑新東方。但這位主播的回應確實發人深省,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因為工作室里賣的玉米或其他農產品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農民種的、養的。農民作為前端環節,如果勞動力價值得不到體現,賺不到錢,所以不想種、不想養,那么產業鏈下游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就會受到影響,再動人的故事也很難長久講下去。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僅滿足于吃飽,而且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有特色,培育了更多元、更高端的消費需求。然而,與市場上優質農產品稀缺相反,農民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積極性其實并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董宇輝說過,糧食便宜傷了農民--在很多情況下,農產品的高質量并不一定會導致高價格。一方面,與標準嚴格、功能明確的優質工業品相比,優質農產品的價值并不容易衡量和明確,客觀上制約了其市場價格的提升。而目前,一些優質農產品在品牌建設和營銷創新方面還存在短板,好品質還沒有形成市場競爭力,導致好貨難賣好價。另一方面,在傳統的產銷格局中,由于中間環節過多,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生產環節收益明顯偏低,農民在產業鏈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即便是在終端市場上因為各種成熟的運營和營銷手段來實現“優質優價”,但農戶往往得到的卻是最小的一塊“蛋糕”。
隨著電商直播帶貨等新的營銷形式的出現,對農產品銷售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愈演愈烈的“打低價戰”、“低價傾銷”的趨勢。在日用品領域,直播行業的眾多頭部主播帶來了數量驚人的商品,但在低價策略和高維點費用下,很多與他們合作的商家利潤微乎其微。農產品 營銷不能走這條路,也走不起。一粒玉米6塊錢,不僅是一個“值不值”的問題,更是一個“農民能不能賺錢”的問題。農產品直播業不能僅僅滿足于賣農貨,還要讓農民在產業鏈上分享更多利潤,這是農產品營銷模式革命的意義所在。如果一種農業營銷模式只是企業和網紅的盛宴,不能惠及更多的農民,那么這種模式的意義是非常有限的。
新東方的進入不僅帶來了營銷手段上的新時尚,也帶來了價值觀引領上的積極面,給電商直播行業帶來的振奮人心,值得肯定和鼓勵。與工業品相比,農產品產銷中的利益分配問題更為復雜。這不僅僅是一個算術問題,更是一個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不斷嘗試突破的綜合性問題。我們希望《新東方》的后續故事能夠講得更圓滿、更打動人心,在農產品直播的賽道上有更多革命性的探索和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