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拆遷為什么又暫停拆遷,律師在線講解拆遷你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轉載:29jw.cn
212人看過
2022-06-21 10:42:32
連日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消息就是《全面叫停拆遷》。
有人歡喜有人愁,暫停拆遷,兩類人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一是大量囤積居奇,投機者大肆囤積居奇,搞“炒房”;二是經濟條件有限,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對拆遷提出了剛性要求。
暫停拆遷和深思熟慮的幾年無異于白費力氣。
拆遷的致富能力確實令人驚嘆。
尤其是在北京、深圳、江蘇、浙江和上海,已經出現了無數的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那么全面暫停拆遷是什么意思?
那么,拆遷突然停工意味著什么呢?被拆遷人能不能暫時放下掛在喉嚨里的心,躺在房間里睡覺?
對此,北京明律師事務所青年律師陳麗芳表示,廣大被拆遷群眾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報告中所謂的“停止建設拆遷工程”,是指暫停土方和房屋拆遷作業,進行可能造成空氣污染的建設,而不是暫停整個拆遷工程。
在這期間,拆遷項目仍可繼續推進與被拆遷人權益直接相關的談判、合同、征收補償決定等步驟。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報告》中明確,目前暫不納入關停范圍,而在實踐中,一大批征收拆遷項目是重大的、緊急的,特別是以軌道交通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項目為代表。
因此,被拆遷群眾遇到的項目,可能根本不包括在內,相關維權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當然,拆遷也不是完全暫停。
住建部于2021年8月發布《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的通知:
一時間,一些專家開始搞錯對象,將通知中關于防止大規模拆遷的含義曲解為全面暫停拆遷。同年10月,住建部在低碳經濟發展推進會議上再次提到了《防止大拆大建》,一些人將其誤解為全面暫停拆遷。我想駁斥這樣的傳言,認為拆遷已經完全暫停的人確實需要提高他們解讀國家政策和高層聲明的能力。國家號召“防止大拆大建”,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拆建”失衡,另一方面是與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不符。“防大拆、防大建”,不等于“不拆、不建”。
那么,對于那些確實遭遇了“停工”的拆遷項目,被拆遷群眾該如何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沉寂呢?蔡明律師想強調以下八點:

一、首先,已經啟動的維權步驟不能輕易放下。
例如,如果已經有因不滿補償安置標準而提起的信息披露訴訟,現階段不宜放松甚至選擇撤訴。應該注意的是,暫停只是暫時停止。在政府的命令下,隨時可能全面恢復,而且極有可能變得更加兇猛和迅速。而信息公開申請,也恰恰是實現“知己知彼”的必要手段,是拆遷群眾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工作。因此,即使項目暫時停工,相關維權行動的腳步也停不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停頓是上天賜予被拆遷人的良機,讓拆遷人在收集相關證據時力爭走在拆遷方前面。
二、防止違法暴力拆遷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需要注意的是,構建“暫緩執行”最多只能合法,違法施暴者不能因為違法而受到通知的限制。被拆遷人在“暫停”期間一定不能隨意放松警惕,看守人也去探親了,探頭沒電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要知道,凡事皆有例外,而在我們的行政實踐中,長期存在著為數眾多的“突發事件”特例,這種特例幾乎不會受到任何限制或限制,而是隨時會來、隨時爆發。
三、發現的漏洞和薄弱環節要及時修補。
提前做好準備,那就可以理解為大雨突然停下來之間的空隙。此時,如果屋頂已經打開天窗,就需要及時修復。比如,部分被拆遷群眾的房屋仍處于缺證、無證、吊銷證狀態的,可以積極申請補辦證件,尋找機會搭建新的談判平臺。變被動為主動,既可以彌補我們一方在法律上的軟肋,也可以有效地為對方設置障礙,這是一個明智的做法。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被拆遷的人會與證件根本補不上的問題作斗爭,但事實是,即使補不上,也比不補要好。
這一行動本身有時可以提供解決矛盾和爭端的機會。在征用和維權的具體步驟中,過程重于結果。
最后,律師提醒大家,為洶涌澎湃的拆遷浪潮按下“暫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拆遷方使用的一種心理戰。這類似于一名運動員在一些體育比賽中突然要求的醫療暫停。在許多情況下,當比賽恢復時,對方的狀態會被拖走,情況將發生根本逆轉。因此,對于這種“暫停拆遷”的情況,被拆遷群眾需要提高警惕,不能躺在屋里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