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商標成為“碰瓷”的工具,好嗎?

2021年,一份《青花椒》攪動了餐飲業的神經,數十家川菜餐廳被上海萬翠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起訴,該公司認為其取得了《青花椒》商標,四川多家餐廳擅自使用門店牌匾、廣告牌,侵犯其商標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2021年11月26日,成都市中院認為,五奶奶青花椒魚火鍋被控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法院判決,五奶奶青花椒魚火鍋不僅停止使用“青花椒”標識,還需要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萬元。被告不服判決,隨后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22年1月13日,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商標糾紛上訴案。法院認為,溫江五奶奶青花椒魚火鍋店使用“青花椒”標識不構成侵犯涉案商標專用權,一審法院應當糾正適用法律中的事實和錯誤。
最近,打著維護知識產權的旗號故意“碰瓷”的事件屢見不鮮。
2021年,陜西潼關肉夾饃協會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維權活動。河南省數十家當地小吃店被潼關肉夾饃協會起訴,原因是他們賣的肉夾饃上都寫著“潼關”兩個字。他們要求他們支付從3萬元到5萬元不等的賠償。
此外,河南逍遙鎮50余家胡里湯店的商戶也收到法院傳票,要求在門牌上使用“逍遙鎮”,這三個字被逍遙鎮胡里塘協會注冊為商標。如果商家想繼續使用這個品牌,每年要交1000元的會員費,否則要賠償3萬元到5萬元。
“‘青花椒’式的維權并不是真正維護自己的商標權益,而是利用搶占的公共資源,將訴訟對象定位到小微個體戶,打著商標保護的旗號,從事‘碰瓷維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周一霞認為,這不僅是對正常市場運行秩序的干擾,也是對司法資源的浪費,是對司法公正的挑釁。
對于逍遙鎮湖胡里塘協會對“逍遙鎮”商標的維權,該協會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解釋,懸掛“逍遙鎮”招牌的胡辣湯店良莠不齊,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相當一部分打著“逍遙鎮”招牌的胡辣湯店與逍遙鎮沒有任何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盡快實現“辨偽存真”,規范逍遙鎮胡辣湯的技術標準,提上了議事日程。
業內人士認為,規范某些品牌不應該僅僅靠維權和收取會費來實現,商標的使用也遠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撥款”。品牌經營者要為商家提供服務保障和動態監管,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增加品牌價值,讓商標從紙質注冊證轉化為無形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