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稽查,企業需履行的五項義務

在稅務稽查過程中,企業作為納稅主體,依法承擔著配合稅務機關調查的法定義務。這種配合不僅是稅收征管秩序的基石,更是企業規避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企業稅務稽查義務
1.資料提供義務。
(1)賬簿憑證類:總賬、明細賬、記賬憑證、發票存根等原始資料。
(2)經營文件類:購銷合同、租賃協議、工資表等業務憑證。
(3)電子數據類:財務軟件備份數據、ERP系統交易記錄等。
例如某制造企業稽查案中,企業因未完整提供2019-2021年出口退稅單據,被稅務機關認定為"未按規定保管賬簿",最終被處以罰款。企業應建立"稽查資料清單"制度,對近五年涉稅資料實施電子化歸檔,確保資料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人員協助義務。
(1)現場核查配合:開放辦公場所、財務室等稽查區域。
(2)詢問調查配合:如實回答稅務人員關于涉稅事項的詢問。
(3)技術協助配合:提供財務軟件操作權限、數據導出服務等。
在某直播電商企業稽查中,財務人員因拒不配合提供主播分成計算邏輯,導致稅務機關無法核實成本真實性,企業最終被推定核定征收。企業應建立"稽查應對小組",由財務總監牽頭,法務、業務部門協同,確保人員配合的專業性和及時性。
3.陳述說明義務。
(1)業務模式說明:解釋特殊交易架構的稅務處理依據。
(2)政策適用說明:說明稅收優惠享受的合規性。
(3)差異解釋說明:對稅會差異、申報數據與憑證差異作出說明。
例如某醫藥企業通過"兩票制"改革調整銷售模式,因未及時向稅務機關說明傭金處理方式,被誤判為虛開發票。企業應建立"涉稅事項說明模板庫",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等高頻事項,預先準備說明材料。
4.整改落實義務。
(1)稅款補繳:足額繳納查補稅款及滯納金。
(2)賬務調整:更正錯誤會計分錄,修正財務報表。
(3)制度完善:修訂稅務內控流程,堵塞管理漏洞。
在某連鎖餐飲企業稽查中,因未及時整改進項稅轉出問題,導致后續稽查被連續追責。企業應建立"稽查整改臺賬",對整改事項實行"銷號管理",并定期開展"回頭看"自查。
5.特殊事項配合義務。
(1)異地稽查配合:為跨區域稽查局提供異地辦公條件。
(2)外文資料翻譯:對涉外合同、憑證進行中文譯制。
(3)鑒定評估配合:協助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資產評估。
在某跨境電商企業稽查中,因拒不配合提供海外倉庫存數據,導致稅務機關采用推定課稅,企業稅負增加30%。企業應建立"特殊事項應對預案",針對跨境交易、關聯交易等復雜場景,預先準備應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