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準選擇類別

商標是企業品牌的核心載體,許多企業誤以為“注冊一個商標就能保護所有產品”。事實上,商標保護的范圍取決于注冊時選擇的類別與具體商品/服務項目。中國采用《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基于尼斯分類),將商標分為45個大類,涵蓋34個商品類別和11個服務類別。
一、商標類別的“底層邏輯”
商標類別的劃分本質是“市場邊界的劃定”。例如,第25類(服裝鞋帽)與第18類(皮革皮具)雖均涉及穿戴用品,但法律上互不覆蓋;第9類(電子產品)與第42類(科技服務)同時關聯一家科技企業。若企業僅注冊核心類別而忽略關聯類別,極易被競爭對手“鉆空子”。例如:某知名奶茶品牌曾因未注冊第30類(茶飲料)商標,被別人搶注后被迫高價回購。
二、商標的核心類別
1.制造業:生產手機的廠商需重點注冊第9類(通信設備)、第7類(機械設備)、第35類(廣告銷售)。
2.服務業:餐飲企業需覆蓋第43類(餐飲服務)、第30類(咖啡茶飲)、第35類(連鎖加盟)。
3.互聯網行業:APP開發者需注冊第9類(軟件)、第42類(編程服務)、第35類(在線推廣),若涉及電商還需第38類(信息傳送)。
三、商標的關聯類別
關聯類別是品牌延伸與風險防控的關鍵。以化妝品行業為例,除第3類(化妝品)外,還需考慮:
1.第21類(化妝工具,如刷子、海綿)。
2.第35類(化妝品零售服務)。
3.第44類(美容服務)。
4.第42類(化妝品研發)。
四、商標的防御類別
防御性注冊是品牌保護的終極策略。龍頭企業常通過全類別注冊或跨領域布局,防止品牌被稀釋。例如:
1.阿里巴巴:注冊了“阿里爸爸”“阿里媽媽”“阿里爺爺”等家族商標,構建品牌護城河。
2.老干媽:在第30類(調味品)基礎上,延伸注冊第29類(食品)、第35類(廣告銷售)等,甚至在海外注冊“Lao Gan Ma”拼音商標。
3.小米科技:不僅注冊第9類(手機),還覆蓋第7類(掃地機器人)、第12類(電動汽車)等新興領域,為生態鏈布局預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