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運營的定義, 運營模式有哪些

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申請和授予專利。如何把這些專利變成現金,是企業管理者十分關心的問題,專利運營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便捷途徑。那么,什么是專利運營?專利運營模式是什么?接下來,讓早鴿網顧問為您梳理一下吧,希望能讓您對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一、什么是專利運營
專利運營是指通過對專利或專利申請的管理,促進專利技術的應用和轉化,實現專利技術的價值或效率的活動。 目前,專利運營模式主要有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如商業宣傳、技術合作、產業孵化、交叉許可、并購重組、專利訴訟等。 自2013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倡導專利運營理念,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專利運營的措施。
二、專利運營模式有哪些
1.許可:專利授權的客體條件之一是“實用性”,即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需能夠實施,但專利權的本質是排他,而非獨占。欲實施國家專利的,需以獲得專利權人的許可為要件,這是實施許可業務的理法基礎。許可是目前運營市場上的主要運營形態。專利權人等權利人會以獨占許可的方式對目標公司予以出資,并成為目標公司的股東。
2.轉讓:除許可外,該轉讓作為技術貿易或技術進出口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主要的運營形態。特別是一些市場實體會通過轉移的方式安排一系列資產并購,這在汽車、通信等制造領域是比較典型的。
3.投資:專利權人可以以專利權或使用權的形式向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企業或一般合伙企業出資。 并獲得相應的股權、股份或財產股份。
4.融資:
(1) 抵押融資: 以國內為例,比較常見的是商標抵押融資。在企業周圍,有很多案例是通過商標專有權質押獲得一千萬元的信貸。
(2)信托融資:除管理功能外,應用也是信托系統的核心功能。在歐美的IP和金融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IP信托體系發展更加成熟,信托登記等配套體系也更加完善;但在中國,它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
(3) 資產證券化融資:與IP信托的情況類似,IP資產證券化在歐美等IP及金融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但在中國國內,尚處于一個市場培育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