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運用的概念與專利檢索分析

這篇文章講述了對專利運用的解釋和對專利檢索要求和步驟。
一、專利運用的概念
狹義專利運用(直接收益) : 專利商品化(交易、許可、轉讓)、產業化(交易、許可、轉讓后實施或自行實施)、金融化(證券化、股票化、保險、質押)。
廣義專利運用:專利商品化、產業化、金融化、競爭性利用、情報性利用(間接受益)。
1.競爭性性利用目的。
(1)擴大優勢。
(2)減小劣勢。
(3)擴大市場份額。
(4)提升市場競爭地位。
2.競爭性利用的手段主要包括。
(1)專利布局。
(2)專利無效。
(3)專利訴訟。
(4)專利聯盟。
(5)專利標準化。
3.專利情報性利用手段包括。
(1)專利導航。
(2)專利評議。
(3)專利預警。
二、專利檢索
檢索要求:全部,準確,快速,智能(全部意味著沒有遺漏;必須有針對性;快速意味著時間短;智能意味著靈活使用各種檢索元素和檢索策略)。
檢索步驟:確定目標技術方案、收集整理檢索要素、構建檢索表達式、修正檢索表達式。
檢索分為:
1.塊檢索。
2.漸進檢索。
3.降噪檢索。
4. 特定對象檢索。
三、專利分析
1.核心專利分析:專利引文分析、同類專利規模分析(每項專利涉及的國家數目、同類專利的數目,對專利權人越重要,其市場價值就越高)、技術相關性分析(一個數據項與其他數據項之間相互依存或相互關聯的知識)、布拉德福文獻分散規律(可以更科學、更準確地確定某一技術領域專利文獻的核心分類,有利于更快、更準確地發現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專利文獻中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現象)。
2.關鍵技術路線分析:專利引用樹線路圖分析、技術發展時序圖。
3.技術空白點和技術熱點分析:對技術功能、效果、材料、結構等因素之間的特征進行相關研究,用技術點與時間作為研究要素,判斷技術領域隨時間推移發生變化的情況。
4.專利風險預警分析:侵權和侵權風險(專利技術內涵分析、專利競爭模式分析、專利風險篩選、專利風險等級確定、風險響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