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發布有關知識產權的具體目標和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品牌競爭力大幅增強,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5%,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
到2035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知識產權體系完備,知識產權推動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全社會知識產權文化意識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的國際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基本建成。
具體部署
完善規范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體系和涉及知識產權的反壟斷、不正當競爭等領域立法。
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
抓緊推進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依法立改廢,適時擴大保護對象范圍,提高保護標準,全面建立實施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深化知識產權強省市建設,促進區域知識產權協調發展。
建立專利商標審查制度。
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制度,促進知識產權價值實現。
探索完善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研究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強化遺傳資源、傳統知識、民間文學藝術、利益共享等準入制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整理和轉化利用。
建立中醫藥專利專項審查保護機制。
實施高水平知識產權司法機構建設工程,加強司法基礎、體制機制和智慧法院建設。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
探索建立行政保護技術調查員制度。
引導市場主體發揮專利、商標、版權等各類知識產權的綜合效應,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知識產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聚焦生物育種前沿技術和重點領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植物新品種,提高授權品種質量。
改革國有知識產權所有權和分配機制,擴大科研機構和高校知識產權處置自主權。
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價格統計發布機制。
發展傳承傳統品牌和老字號,大力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馳名商標品牌。
發揮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制度作用,打造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口碑好的產業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
提升地理標志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
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
鼓勵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設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專門機構。
打造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知識產權文化傳播平臺,拓展社交媒體、短視頻、客戶端等新媒體渠道。
大力發展高端國家知識產權智庫和特色智庫,深化理論和政策研究,加強國際學術交流。
支持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自主設立知識產權一級學科。推動通過論證設立知識產權專業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