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致力于鄉村振興,中南建設打造了村企共建的“中南村模式”。

12月27日下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首屆(海門)鄉村振興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市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同步舉行。從2001年開始,中南村開始探索村企共建,謀求共同發展之路。經過20多年的持續推進,中南村打造了產業振興的“中南村模式”。
中南村位于海門區長樂小鎮中南部。始建于1953年,面積1.2平方公里,共有村民1039人,人均耕地僅0.36畝。它是晚清著名學者、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的故鄉。20年前,中南村經濟薄弱,農田參差不齊,糧食產量不高,老百姓生活貧困。
這個村莊的命運轉折發生在1998年。為了回報家鄉,中南集團將總部從山東青島遷至中南村。2001年,中南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詩回到村里擔任村支部書記,提出“一人富不富,人人真富”的口號,開啟了“村企共建、共同發展”之路。
近年來,中南村黨委在陳金石的帶領下,秉承張謇先生的“父育母業”思想,圍繞“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示范村”的目標,依托位列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第11位的中南集團,帶領黨員群眾苦干實干、苦干實干。走出黨建強村、產業富村、民生暖村、文化辦村、依法治村。中南村村民人均收入從2001年的4700多元增加到2020年的53000元,是南通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兩倍,高于南通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村經濟總量突破9億元,村集體收入109萬元,2021年預計收入150多萬元。
2018年7月,中南村召開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中南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被南通市委農辦授予第一張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證,111名創業者拿到了股份證。中南村成為南通“股改第一村”。中南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國家森林村、全國綠色小康村、江蘇文明村等,成為著名的魅力鄉村。
2021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共中央“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南通市海門區長樂小鎮中南村黨委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中南村黨委書記、中南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錦詩出席會議,并在會議現場代表數千名村民接受表彰。
糧倉知道禮儀。除了物質財富,它還延伸了地方文化的復興和傳承。海門是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的故鄉。張謇的愛國報國情懷和獎勵祥子的行動,深深感染了外出海門的陳錦詩,也激發了他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
張謇的家鄉小鎮,傳承了張謇精神,應運而生。張謇的家鄉是中南地區與政府深度合作的結果。它的意義不僅在于投入,更在于對鄉村振興模式的新探索--“工業文化旅游”,致敬張謇的“村落主義”理想。
小鎮規劃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以“張謇”文化為核心,深植鄉村,擁有政府、觀眾、產業三大口岸,中南集團“4+1”產業板塊資源協同發展。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文化振興”雙重戰略,打造文化、旅游、教育、農業等多功能的多產業共榮工程。張謇的家鄉柳溪半街現在已經開街了。作為踐行張謇“村子主義”理想的第一件作品,“擋路”中的所有瓷磚、青磚都在原長樂老街保留或再現,在建筑上傳承著江海記憶。
陳錦詩表示,中南集團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中南集團的發展深受張謇先生的影響。柳溪半街的建設,是圍繞張謇先生百年實業市場和先賢文化打造的。我希望它可以作為一個樣板。
20多年來,中南集團懷著回饋鄉里的信念,與千家萬戶村民一起走上了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相信村里、企業走得一發不可收拾的“中南村模式”,將成為更多鄉村振興的燈塔。


